永州: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助推工业园区高质高效发展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1日       来源: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阅读:3次

近年来,永州市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清查处置国有“三资”工作要求,聚焦园区建设用地资源紧张与闲置土地并存等突出问题,按照分类施策、强化整改等工作思路,大刀阔斧推进园区批而未供、闲置、低效(空闲)三类用地和国有闲置标准厂房清理工作,有效提高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2023年1-10月全市园区批而未供土地处置面积3085.58亩、处置率72%;闲置用地处置面积1601.45亩、处置率99.95%;低效用地处置面积9281.82亩、处置率65%;国有闲置标准厂房处置66598平方米、处置率100%。
    全面摸清家底,建好工作台账。一是明确总量。“地毯式”全面摸排全市园区批而未供、闲置、低效(空闲)土地和国有闲置标准厂房面积、数量以及具体分布位置;梳理企业的生产经营、项目投资、土地使用、债权债务、法律诉讼等情况,建立详细工作台账,共摸排批而未供土地4271.52亩、闲置土地1602.2亩、低效(空闲)土地14334.6亩、国有闲置标准厂房66598平方米。二是查清成因。低效闲置资产大多为发展过程中遗留问题,如粗放型招商引资、用地协议约束力不强等原因。除此之外,近年来受国际形势、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停产甚至倒闭。三是分类施策。坚持“能用先用、不用可售、不售可租、能融则融”的原则,按照“一园一策、一企一策”制定园区闲置用地处置方案,对每宗闲置用地明确处置措施、时间节点、责任单位等,分三年有序推进,确保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创新工作举措,以“存量”换“增量”。一是依法收回一批。针对部分企业原批用土地部分富余或低效使用的问题,以及部分企业租用标准厂房过多或企业陷入困境造成厂房暂停使用的问题,由政府部门出面与企业协调,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规定,依法依规按程序收回富余未用或低效使用的土地,再通过“招拍挂”的方式转让给新引进企业。如原湘龙铜业公司地块通过政府回购的方式收回土地,通过科学规划、统筹协调,解决了永州国际陆港和冷水滩区大湾区轻纺产业园项目用地问题。二是招商引资一批。主动与新引进企业联络沟通,当好“闲置资产”与“新引企业”之间的“红娘”,解决闲置土地资源浪费与新招引入园项目用地指标紧张、落地难这一矛盾。如原湖南宝达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因市场影响处于半停产状态,2022年通过招商引进投资10亿元的湖南振阳纺织品科技有公司,经政府多次协调沟通,宝达公司最终将土地、厂房、办公楼等资产打包以股权方式进行转让,原宝达公司成功脱困,振阳纺织项目建设工期也从2年多缩短至1年,实现“双赢”。2022年9月引进深喜电子有限公司租用云生竹业科技有限公司因经营不善破产而闲置的25000平方米厂房,通过全程代办和现场办公等优质服务,为企业建设、投产打通堵点,从签约到企业顺利生产仅用时7个月,年产值近亿元,解决就业200余人,让旧厂房焕发出新活力,“寸土”再生“存金”。三是引导帮扶一批。充分利用“送政策、稳增长、促发展”和“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契机,对无力经营且长期停产的“僵尸”企业,鼓励并帮扶企业包装闲置资产项目,主动走出去对接并邀请关联企业、“同链”企业来永实地考察,通过项目“嫁接”“联姻”等方式,引入新的投资主体,实现自身盘活。如2008年引进投资3亿元的零陵荣华锰业公司,占地近300亩,2012年2月停产。为帮助企业走出停产困境,永州市工信局局领导多次带队走访协调,为停产10余年企业解决了用电、环保等一系列难题,最终由百信锰业兼并香港荣华锰业股权,并对股权、债权整理盘活。2022年10月已正式复工复产,预计年产值达25亿元以上,年纳税1.5亿,提供500个就业岗位。
    严格用地标准,提升产出效益。一是健全准入机制。建立由自然资源、工信、生态环境、发改等部门参与的项目联审或联席会议制度,对新引入园的工业项目设定准入门槛,严格控制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生产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绿地率等指标,同时严格项目批后监管和违约追究制度。二是创新用地方式。推行“标准地+承诺制”和弹性年期供应模式,对投资强度、产出效益达到要求的企业,优先使“标准地”,同时享有相关优惠政策。引导企业采用“先租后让、先租后买”的方式建设厂房,有效降低厂房闲置率和“烂尾”风险。三是加强用地监测。建立国有资产统计系统和工业云平台系统,对闲置土地处置、园区供地、低效企业目录、企业运行情况实行动态更新。控制园区用地总量,坚持“增存挂钩、存量为主”,把盘活存量作为新增用地指标的重要因素,推动园区加大对闲置资产处置力度。四是推行“亩均论英雄”。建立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体系,按照亩均效益差异化配置资源要素,倒逼企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