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年11月30日 来源:中国日报网 阅读:3次
近段时间以来,受入冬后气候环境变化和新冠肺炎疫情变异病株流行的影响,全国疫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我国经济仍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疫情对消费业特别是非民生保障的服务行业冲击较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1-10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3397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5.1%,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4.5%,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633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4%,其中卫生健康支出175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6%。一方面政府在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方面的支出在不断增加,确保各地不因资金问题而影响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另一方面,受冲击影响的中小企业和服务业仍然期盼国家财政能够应予以支持度过难关,如何平衡保障疫情防控、助企纾困、民生事业之间的关系,是当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需要我们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助企纾困工作。
首先是真金白银,有效缓解疫情“冲击力”。当前,疫情输入风险持续加大,疫情防控形势愈加严峻,社会各方面承受巨大压力,各企业正遭遇着“疫情寒冬”,尤其是中小企业和服务业,由于自身资金基础薄弱和行业特点,更是首当其冲的感受到压力。政府要更加精准有效切中小微企业的痛点,用真金白银式的补贴为企业“输血”,运用好政策工具,直接为小微企业减免房租、减税降费等措施,无疑成为了小微企业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2022年被列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的县级行政区域内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承租国有房屋,2022年减免6个月租金,其他地区减免3个月租金。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是今年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的“重头戏”,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数据,4月以来已退到纳税人账户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款合计21864亿元,加上今年一季度继续实施的留抵退税老政策1233亿元,截至11月10日,留抵退税合计已达23097亿元,其中小微企业是受益主体。今年以来,已获得留抵退税的纳税人中,小微企业户数占比93.1%。截至11月10日,小微企业和旅游、民航、铁路、道路运输等受疫情冲击较大的困难行业,分别退税9178亿元、5092亿元,把留抵退税变成企业的“真金白银”。
其次是以“渔”授企,增强企业自身“免疫力”。授企以“鱼”,更要授企以“渔”。各地要引导企业用好、用活、用足疫情防控期间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跃起来,恢复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居民和农民工就业增收。危机当中必然育有先机,疫情虽然导致部分行业陷入低谷,也必将带动一些行业的兴起。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疫情对产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些传统行业受冲击较大,而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的成长潜力。要以此为契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为增强传统制造业发展动能,各地推出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案:例如上海市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前印发的《上海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上海市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诊断全覆盖,数字化转型比例不低于80%。未来医疗保健、互联网、IT服务等预期会成为热点行业。现代物流、消费者服务、软件开发、O2O服务以及电子消费产品等行业也有较大可能会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或新业态。与此同时,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供“专精特新”企业专项资金,减轻企业资金周转压力。相关企业要抢占先机,提前谋划,主动转型,政府要提升社保帮扶水平,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保障企业稳岗留工,助企“招才引智”,对就业大学生提供“生活租房补贴”,对企业组织职工开展培训的给予相应的培训补贴等留住人才。为企业的长久性发展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提振市场主体发展的自信心。
最后是多方配合,形成政策见效的落实力。要实现疫情防控、助企纾困、民生事业的科学统筹,需要系统思维,相互协同,形成合力。党委政府切实发挥牵头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做好形势分析,加大协调推动有关政策的出台、执行落实工作力度,强化储备政策研究。组织部门能够各司其责、加强配合,加大政策宣传贯彻力度,抓紧出台具体政策实施办法,及时跟进解读已出台政策措施,将国家稳经济33项政策和19项接续政策措施因地制宜的细化落地,及时协调解决政策落实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及时回应社会诉求和关切。协调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和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特点,把握好政策时度效,抓好政策贯彻落实,及时跟踪研判相关困难行业企业恢复情况,出台有针对性的专项配套支持政策,用科技助力提升服务能力,确保政策有效落实到市场主体,支持企业纾困发展。例如针对因疫情造成部分地区出现的影响企业物流通阻问题,交通运输部和工信部建立货车司机信息共享机制,实行“白名单”管理。优化货车通行管控政策,对货车司机实行“即采即走即追”闭环管理,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通用。各有关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联系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指导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相关纾困扶持措施,加强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反馈行业发展动态、难点问题、企业诉求和政策落实情况。“特事特办”“审联体”“百日助企”“双招双引”……为应对不确定性、实现“对症下药”,这些利长远、重实效的工作机制的出现,进一步实现了创新协同联动、评价机制与技术手段,多措并举助力企业在疫情常态化的时期内经济运行稳定发展。
执笔人:郝栋 中央党校战略哲学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