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年01月21日 来源:衡阳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阅读:5次
孙炜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加剧了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蔓延。在我国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遭遇外部封锁、内部产业链存在外迁风险情况下,形成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核心产业链,既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应有之义。
“十四五”时期,湖南20个新兴优势产业链产值预计可突破2万亿元大关,占全省工业产值比重40%以上。未来五年,我省将重点围绕工程机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自主可控计算机及信息安全、生物医药、先进储能材料及动力电池等优势产业打造核心产业链,以充分发挥这些产业在我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中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当前,应着力固链、强链、延链、补链,切实解决这些核心产业链中存在的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动能不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部分产业链环节不牢、“链主”牵引力和带动力不强、品牌培育力度相对较弱、本地配套率不高、抵抗风险冲击能力较弱等问题。
在做强做优上下功夫,固牢制造业核心产业链
在做优做强核心产业链的同时,应推进核心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以做优做强促固牢、以协同发展助固牢。
做强做优核心产业链。实施先进装备制造业倍增工程,持续巩固扩大我省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航空航天产业链优势,引导、支持和鼓励中车集团、三一重工、南方公司等核心产业链的龙头领军企业做大规模、做强产品,形成一批有世界竞争力的产业集团,抢占先进制造业制高点,主导产业发展的国际话语权;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先进储能材料等产业链的强度和完整度,通过“引进来”和“自培育”等方式,打造一批“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
增强核心产业链环节的协同性能。加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等核心产业链各环节企业的相互依存度,稳固“链主”领导力、牵引力、带动力;建立促进核心产业链各环节上下游企业间优势互补、联合投资、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顺畅各环节间要素流动,增强核心产业链的柔韧性,提高核心产业链自我循环、自我修复、防控风险能力。
在创新升级上下功夫,建强制造业核心产业链
应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技术创新促核心产业链升级、以信息技术融合推动核心产业链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推进重大技术创新。完善政府创新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加大科研环节投入,提高自主创新力度;推动核心产业链上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创办重大技术攻关平台、创新中心和创新园区;不断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基础工业软件供给能力等环节取得突破,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问题。
促进产业链转型升级。大力实施智能制造赋能工程,以核心产业链关键环节为“心脏”,以人工智能建“大脑”、互联网筑“神经”、大数据输“血液”,全面推进产业链各环节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深入挖掘全省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资源与核心产业链上下游发展的融合点,提高产品附加值。
在优化结构上下功夫,延伸制造业核心产业链
提升核心产业链现代化水平,需要在结构上“轴向”延伸,增强抗风险能力;在区域上“周向”延伸,增添发展动能。
强化核心产业链结构性延伸。以核心技术、关键产品为中心支点,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深入挖掘我省先进制造业发展潜力,加大知识、人力、技术等资本的长期密集投入,开拓核心产业链新领域,提升核心产业链的本地配套率;加大对省内各地区核心产业链建设规划的统筹协调,避免“同质竞争”。
协调核心产业链跨区域延伸。充分发挥湖南“一带一部”区位优势,积极链接邻省接壤城市核心产业链中的优势行业,强化核心产业链区域协同,促进省际联动循环;牢牢把握湖南自贸区建设契机,主动融入国家战略部署,提升“一带一路”建设对湖南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在完善配套上下功夫,补齐制造业核心产业链
配套制造业链对实现我省制造业核心产业链现代化具有“内骨骼”支撑作用,配套服务业链对实现核心产业链现代化具有“外骨骼”助力效果。
培育配套制造业链。结合我省现有制造业核心产业链发展的关键需求,有序推进配套制造业链落地发展;大力发展新材料、高端精密制造、新能源装备等对先进装备产业链具有精确支撑作用的制造业链,逐步形成核心产业链和配套制造业链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局面。
健全配套服务业链。重视通信、金融、现代物流等服务业链对制造业核心产业链的侧面助力作用:加大通信产业链对制造业核心产业链的软硬件投入,加快后者信息化转型升级;增强金融产业链对制造业核心产业链的支持,拓展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投资量大的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深化现代物流产业链与现代制造业产业链融合,提高产供销环节流动效率。
(作者系湖南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