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深观察丨如何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瞧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22日       来源:衡阳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阅读:4次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在2020年12月31日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我市吹响了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号角,明确提出要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确保落实“三高四新”战略走在前、当主力,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大力推进“一体两翼”建设。

接下来,我们应该怎样在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上下功夫,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呢?本期,我们来听听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的建议。

【数说】

2020年,我市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基本形成现代产业强市“881314”格局。其中,产业强市重点布局有序铺排,国家级有色金属与合金新材料产业基地等“八大基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市场主体“培育工程”等“八大工程”推进取得明显成效;产业链建设开局良好。正式明确14条产业链,有序推进“两网两图两库两池两报告”,产业互联网领军企业集商网落户衡阳。10929家中小企业上云、1086家中小企业上平台;产业园区提质升级。省级以上工业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至71.6%,以楼宇经济为特色的湘南湘西高新软件园、高新电商产业园、创新中心、芯茂微5G产业园正式运行;项目拉动成效明显。28个省重点项目、283个市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比亚迪车灯厂等63个项目投产达效。

2021年,我市将着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确保新增企业研发机构200家,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2.2%,新建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15个以上;将着力建设现代产业强市,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构建以产业链为纽带集聚集合集群发展的产业生态。坚定推动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以重大项目支撑能级建设,释放市场力、增强发展力。

“市委提出‘建设现代产业强市’,这是比‘工业强市’内涵更丰富、现代化程度更高、产业发展指数更全面的目标与任务。”市人大代表、民盟衡阳市委会副主委颜娟华认为,衡阳是大湘南交通枢纽城市和人口大市,发展物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现代物流业,可以为衡阳打造现代产业强市提供有力支撑。

颜娟华说,目前我市物流园区仍以传统仓储服务为主,综合性仓库只占2.1%,剩余的97.9%的仓库全部是仓储型。增值业务开展不够,高科技技术无用武之地,仓储服务收益微薄。要提高在建、拟建物流园项目的现代化水平,以信息化、自动化、柔性化为标准,支持区域级快速物流发展,限制低层次物流项目进驻。

“我市物流园区大多都是平面图规划,缺乏立体化建设,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间浪费与产能浪费。”颜娟华建议,要盘活土地作业空间,倡导自动化立体仓储建设。政府要合理规划,在满足战略需求的前提下使物流企业的效益最大化,在审批上严把监管和引导关,注意立体规划与现代化规划方向,最大限度挖掘作业空间,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流失。

颜娟华说,要精准使用政策,撬动社会资本。政府需要为物流业提供政策引导与资金投入,并由政府牵头、行业实施,建立公益性的中南商贸流通大数据服务平台,免费为所有域内物流企业提供数据资源;支持物流企业和园区的技术改造和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建设,按年绝对吞吐量和单位时间收益率指标来配置政策资金;限制过量的低端公路运输依赖,兴建铁路延长线至工业园、水路港口,切实促进衡阳多式联运发展,为上游企业降成本增效益;尽快落地无车承运人模式(第四方物流),组建大型“第四方”物流机构,更好地支持多式联运、高速物流网络;设立物流小微企业与个体发展促进基金,引导小微企业标准化作业和联盟化发展;奖惩分明,整治乱象,促进有序发展,打击市场恶意压价和欺骗行为。

衡阳是全国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之一,如何在新时代激发衡阳发展新动能?市人大代表、建衡实业公司董事长何朝晖认为,关键在于擦亮衡阳工业名片,以创新谋转型,以产业助发展,以品牌树形象,让衡阳工业“老树发新枝”,将“衡阳制造”升级为“衡阳智造”。

我市正在大力实施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现代产业强市和最美地级市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何朝晖建议以创新改革激发新动能,一方面针对工业创新出台一揽子优惠政策,突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加快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另一方面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契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减税降费,对市级重点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建立起政企沟通联系帮扶机制,定期召开专班调度会,及时解决企业的急难问题,不断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去年开始,我市举全市之力大力实施14条产业链,建设现代强市。何朝晖表示,作为市化工新材料产业链的一家重点企业,建衡实业全司上下倍感振奋备受鼓舞。产业链的号角已经吹响,下一步就是强链延链补链,增强产业链的韧性,提升产业链的水平,在开放合作中形成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何朝晖建议以产业集群汇聚新高地,希望市里下一步针对产业链企业进一步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助推产业链重大项目建设,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建衡实业公司于2020年荣获第六届省长质量奖,生产的水处理剂远销30个国家与地区,市场占有率连续8年稳居国内第一,被国家工信部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荣誉的背后,得益于市委、市政府高规格推动全市质量发展,抢抓“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的历史机遇,出台一系列推动全市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形成了通力合作抓质量的工作格局。何朝晖建议以品牌建设树立新形象,希望市里围绕“质量强市”这一目标,进一步实施品牌战略,立足衡阳的优势和资源,扶持衡阳本土品牌发展,打造具有衡阳特色和品牌的现代产业高地,在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建设质量强国的征程中不断贡献“衡阳力量”。

“十四五”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开局起步期,也是衡阳全面实施“一体两翼”战略的关键窗口期。

市政协委员、市科协二级巡视员杨辉认为,科技创新能为传统行业带来新活力、为经济发展增添新要素、为创新驱动汇联新主体。衡阳在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征途”中,亟需通过科技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推动创新发展,需重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杨辉建议,要聚焦打造重点产业、支柱产业、优势产业重大创新需求,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着力构建层次分明、上下贯通的产业创新平台体系;以优化科技项目管理和资金配置方式为重点,打造服务型科技管理体系,培育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创新生态。

要持续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完善科技评价制度,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通发展,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保护知识产权,健全科技伦理管理制度,构建有利于创新的法治环境、文化环境和市场环境,推进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要强化产业技术创新,加快构建全链条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创新链与产业链、政策链、资金链、人才链“五链”统筹,推进“产学研用”结合的融通协同创新。凝聚关键核心技术需求,实施重大科技项目,解决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卡脖子”技术和产业化瓶颈问题。

要突出重点支持创新型主体,支持省内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与省内外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创新共同体”,培育一大批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

要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构建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引进机制,组建多领域、跨学科、跨单位产学研融通的高水平研发攻关团队,实现科技创新人才、重大项目、重大平台的一体化建设,补齐产业科技创新人才(团队)短板。

一提到创新,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发明新技术、生产新产品、创造新的模式,或者认为创新是领先企业或者大企业的事情。市政协委员、盐管家盐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芳则认为,创新无常形,除了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的能量同样不可忽视。

刘芳认为,以市场为准绳,推动“旧要素”的新组合能够激发新动能。以盐管家的实践举例,把供、需、连三个环节中要素拆解后再次组合,打造一个盐业电商;针对供应端进行了要素拆解,然后再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上游供应链。这一系列尝试,在市场上表现为:产品的性价比更高了,货物送达平均时长缩短了,客户的满意度提升了。“要素还是那些旧要素,但重新组合以后就为公司增加了新的增长点。”

其次,企业文化的创新重构,尤其是企业使命和价值观方面革新,能够培育新动能。

“公司的使命与价值观就好比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人与企业所有的表象都是内在的投摄。”刘芳表示,在多变的商业环境里,如果没有一个简单可执行的价值观,企业走着走着可能方向就偏了,管理也变得越来越混乱,战略定力会出现松动。盐管家最近两年因为企业价值观的不够专注,从而引发了一些问题。比如,公司一味注重业务扩展,造成了公司大而不强,产品多而不精。为了及时改变这种局面,今年开始,他着手重构公司使命与价值观,专注小而精的方向发展。

此外,刘芳认为,同理心是创新之源,也能培育发展动能。

去年疫情暴发后,盐管家的上班时间从996修改为955,并修改了薪酬制度、考核方案。“修改的原则就是从同理心出发,化繁为简,提高执行效率,而不是简单地拉长工作时长、增加工作强度。” 实践证明,这样的管理创新是对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归属感提高了,工作效率事半功倍,市场回馈也比较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