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4日 来源:衡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阅读:4次
企业管理人员查询访企人员是否有绿码
■文/本报记者 王 靖 图/周 围
开展访企公务活动须“码上约”,访企行为满意度被企业“码上评”;企业遇到疑难可“码上问”,相关单位要限时办理“码上答”;所有惠企政策归集到平台,企业可“码上查”……我市在全省首创的企业“赋码”保护制自11月17日试运行后,一“码”当关,“码上”见效,访企公务活动明显减少,企业纷纷点赞,踊跃要求入驻平台。
企业点赞: 一“码”缓解接待负担
“这个创新机制能实实在在减轻企业应对各种调研、检查的接待负担。”11月22日,湖南金化科技集团董事长彭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企业“赋码”保护制试运行后产生的效果连连称赞,“从试运行到现在,我们只接待了一次访企公务活动,就是市工信局工作人员上门指导我们如何操作企业‘赋码’保护平台。”
在企业“赋码”保护制试行前,彭琪觉得企业公务接待次数较多、来访人员较多,自己及公司中高层经常要陪同,耗费了大量精力。
与彭琪有共同感受的还有建衡实业常务副总经理何青峰。时至年底,往年这个时候,各种调研、检查较为频繁,但今年企业“赋码”保护制试运行后,调研、检查量明显减少。“访前预约让企业在做好相关准备、统筹工作安排等方面都从容不少,在拒绝无码或无绿码访企活动时底气更足。”何青峰说。
市工信局对首批52家纳入“赋码”保护范围的企业抽样调查结果也显示,近段时间访企公务活动次数较上月同期明显下降。
据悉,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我市充分听取企业需求并多次讨论修改,借助大数据创新打造了衡阳企业“赋码”保护平台,市委书记秦国文任衡阳企业“赋码”保护机制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组长,企业“赋码”保护平台于11月17日试运行。
“很希望这项制度能坚持下去,让企业有更多精力发展生产。”彭琪满怀期盼地说。
原因分析:
闭环管理全程留痕可追溯
企业“赋码”保护制实施后为何能“码上”见效?根本原因在于借助大数据对访企公务活动进行了规范,实行“访企预约、赋码入企、企业评价”全流程闭环管理,整个流程全留痕、可追溯。
过去,职能部门访企公务活动一般不需要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批,访企公务活动无痕迹、频率无记录,所以随意性较大,不规范的访企公务活动较多。而企业“赋码”保护制实施后,职能部门开展访企公务活动须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批同意,再通过企业“赋码”保护平台提前预约,开展的访企预约经平台赋予其绿码后方能入企,若未经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批、企业不同意调研参观、超过年初备案次数或者多头重复的检查执法,则被赋予红码,将不允许入企,严重者将被问责,从而有效杜绝公务人员“想查谁就查谁”“谁想去查就可以去查”“想什么时候去查就什么时候去查”的问题,切实规范职能部门访企公务行为。
“因为所有访企活动都会留下痕迹,所以职能部门会非常慎重,不规范、不必要的访企公务活动自然大幅减少。”市工信局党委书记、局长胡小刚说。
记者了解到,结合实际运行情况,对于必要的监管执法类访企活动、因工作需要不便提前告知企业、紧急突发事件等访企公务活动,企业“赋码”保护制也做了充分考虑,可通过单位负责人单独沟通、一把手预先“赋码”等方式予以开展,避免因“赋码”保护而削弱职能部门对企业必要的监管。
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李健生看来,企业“赋码”保护制不仅能为企业减负,也能提升职能部门的行政效能,因为在平台审批时发现不同科室对同一企业提出访企预约,可及时统筹合并成一起访企公务活动,并在预约信息中分类告知企业需准备的资料,有效缩减了访企公务活动的次数和时间,提高行政服务效率。
运行良好:
企业纷纷踊跃要求入驻
除一“码”当关为企业减负外,企业在平台内还可线上直接咨询相关单位,承办单位须在1个工作日内反馈受理意见,在规定最短期限内办结;涉企政策实施单位将及时梳理本系统的国、省、市涉企政策,在政策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须上传至企业“赋码”保护平台,便于企业在惠企政策专区中查询,随时了解掌握政策信息。
正因为企业“赋码”保护平台试运行后减轻企业负担效果明显,在试运行期间,首批只有52家企业纳入保护范围,其他企业纷纷踊跃要求入驻。截至11月23日,通过各县(市)区工信局上报要求入驻的企业已达到122家。
为企业减负,为发展添力。据悉,我市将及时跟踪试点企业“赋码”保护制工作推进情况,不断完善机制及平台功能。从2022年1月起,将在全市企业全面实施,让更多企业享受到该项创新制度带来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