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改委: 项目兴产业,园区聚产业 创新强产业,环境旺产业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8日       来源:衡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阅读:4次

本报讯  (记者  向吟吟)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近年来,市发改委充分发挥经济综合部门职能,坚持以高起点谋划、高效率争资、高质量项目助力,为我市产业建设蓄势赋能。
  聚焦产业“谋”。 市发改委坚持“观全局、把脉络、找切口”,围绕扩版图、延链条、承转移、育动能,重点在现代物流、化工新材料、数字经济、新型储能、氢能发展等产业领域,提出一批参谋建议,并接续转化为工程项目和产能落地。
  紧盯项目“促”。 在“项目为王”中坚持“产业挂帅”,在“产业倍增”中坚持“项目冲锋”。市发改委持续多年牵头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集中开竣工、项目劳动竞赛等活动,在重点项目中产业投资始终保持在60%以上。特别是今年以来,协同出台项目建设“五制一平台”机制,牵头开展投资促进月活动。1—10月,8个省“三高四新”重大产业项目、16个产业类省重点项目,148个产业类市重点工程投资完成率分别达到100.2%、111.4%、116.3%。
  瞄准专项“争”。 紧扣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资源型城市产业接续、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园区新动能培育、“135”工程升级版、现代服务业引导、一二三产业融合、物流业发展等国省重大产业专项,精准申报、争当示范、确保份额。1—10月,我市已争取产业类相关无偿资金4亿元。近年来,我市还累计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8家、省级平台43家,为衡阳“智造”提供了强劲动力。
  服务保障“优” 。积极简政放权,率先将一批经济社会审批管理权限下放至城区园区,全面推行项目“不见面审批”。去年以来,“不见面审批”项目数8793个,占总审批项目的76.6%,居全省第一。同时,推动降本减负,多轮降低大工业及工商业企业用电、用气价格,支持大用户直供、市场化交易,累计降低用能成本逾10亿元。
  坚持以项目兴产业。 紧扣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围绕“四新三色两电一核”产业方向,咬定制造业项目投资目标,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引导各县(市)区、园区精细谋划和推动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子、落地,延展产业链条,扩张产业版图。
  坚持以园区聚产业。 聚焦“五好园区”创建,围绕降低配套成本,以调区扩区“长个子”,以完善基础设施“衬里子”,以建设产业综合体“搭台子”,以入园企业水电气等报装“点单子”,以一站式服务“除钉子”,不断提升我市的产业承载能力。
  坚持以创新强产业。 争创一批标杆性国省创新平台,支持骨干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争取攻克一批“卡脖子”产业关键技术,抢抓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新赛道”,数字赋能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
  坚持以环境旺产业。 不折不扣落实产业奖补、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让企业“后顾无忧”。全面推行产业项目承诺制、无审批管理,让企业“轻装上阵”。充分运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果,厚植产业发展诚信土壤,对企业“以诚相待”。